EN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述战疫一线的采访故事”(5) 王嘉兴:坚守理想 传递真相
作者:马田   时间:2020-04-30   点击数:

讲述人:

王嘉兴,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1995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77月进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工作。2020118日抵达武汉即开展疫情报道,是较早进入武汉的记者。疫情期间,写出了《钟南山发话前,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大武汉启封》等作品。他以前在冰点周刊发表的代表作还包括《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十五个春天》《子债父偿》《地球发烧时》《地震孤儿:别再关注我了》等。


(王嘉兴 图片来源于清华校友总会网站)


429日,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主持的业界精英进课堂网络课程顺利开展。这一次,与同学们进行分享的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王嘉兴。王嘉兴是武汉人,春节回家之后疫情爆发,也成了较早进入武汉的记者。疫情期间,写出了《钟南山发话前,武汉这位医生向附近学校发出疫情警报》《大武汉启封》等作品。他从自己的采访经历、作品分析以及采访体会3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长线选题与每日扫街

2020年1月18日,王嘉兴抵达武汉即开展疫情报道。在1月20日钟南山宣布冠状病毒人传人之前,王嘉兴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这场疫情一定不简单。王嘉兴坦言,疫情最开始时他是很茫然的状态,但他深刻明白,一定要有自己的选题计划,除了要追热点,也要把每一个短性的选题到长远的选题规划中去。他说,这很重要,围绕长线选题,可以设置时间线,时间点,让每天的采访更具有目的性。

王嘉兴说,针对疫情状况,带着好奇心的观察,是发现报道线索和采访对象的重要方式,为此,他每天“扫街”。疫情期间,王嘉兴每天七八点起床开始工作,夜里一两点把稿件发回报社,之后还要继续收集当天的新闻,看看有没有错过的热点,准备第二天的采访,基本凌晨三四点才能睡下,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休息。

王嘉兴讲到,在他写五医院的稿件时,是天时地利人和,他的稿件刚好被那些医院的人看到,因为真实,所以医生们愿意主动接受采访,还向他介绍采访者。同时王嘉兴也强调,在做自述性稿件时一定要再三核实,因为在讲述过程中,被采访者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个人诉求加入谈话中,而这往往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每张病床都是人的故事

在方舱医院建成之后,媒体们扎堆写方舱医院的稿件,各家媒体无论是从前方报道还是后方电话采访,都在想尽办法写方舱医院。

王嘉兴作为身处武汉并且能进入方舱医院的人,对于写方舱医院的稿件有了底气,“只有你真正进入过方舱医院,你才能了解到方舱医院的特殊之处。”方舱医院上次出现还是汶川地震的时候,在十几年之后重回战场,再去写那种家破人亡的故事,王嘉兴觉得这样的稿件就太普通了。他说,每张病床的背后都是人的故事,都是武汉的故事。写医院,重要的是写人的感受,人的生活 ,人的状态。

方舱医院的稿件发出来之后,王嘉兴也坦言有几分遗憾一是为了保证安全,关于方舱的稿件都是在院外进行电话采访,并没有身处方舱医院内采访。其次,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性格往往都比较乐观并且家里其实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但作为武汉人,他清楚的知道,方舱医院里的八百张病床背后,还有着更多的家庭故事、人物故事,也承载着更深刻、更沉重的话题。采访过程中,王嘉兴无数次尝试去触碰甚至突破这部分内容,但最后没有如愿。


“共情”是一种新闻态度

“武汉是一点点开的,不是4月8日零时“轰然”打开。”在写武汉启封这篇稿子时,王嘉兴用这句话给稿子戴了个好帽子。

在阳台换换弹吉他的老人;每天翻进翻出围墙照顾自己母亲的商贩;疫情期间把自己家的2000斤萝卜捐给社区的王记牛杂店……这些是王嘉兴在武汉封城期间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事,最后他将这些事串起来写了武汉启封这篇稿子,

“全景式的稿件更容易把事件写透,也更有新闻价值。”

王嘉兴说,在采访时遇到一些现象,他就会主动去思考,这是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比如瞒报问题、医护人员的休息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别的地方也存在?虽然这些都是非采访途径得到的信息,但往往都会十分有用。

在接触采访对象时,他特别强调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获得更多的采访内容。他说,共情是一种新闻态度,要尊重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也用了一些技巧,比如带一些口罩、一些零食、采访医生时带上一束花,平时在微信、朋友圈上多多互动等。当和被采访对象建立一个较为亲密的关系时,就可以更顺利的进行采访。

王嘉兴也坦言,他是一个擅长突破采访者的人,但这次在疫情期间面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时,因为是武汉人,也身处武汉,用武汉话交流起来,有些话往往说不出口,他自己也在反思,回想起来很多问题如果在那个情境下多问两句,说不定也会得到回答。


传递真相是新闻人的责任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嘉兴进行了耐心的互动和解答。在谈及为何从本科专业“物理”转向“新闻”时,王嘉兴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看到不公正的事就要上去说两句的人,大学时出于督促自己多读书的想法报了新闻专业的双学位,那时还没有之后从业新闻行业的想法。但在新闻行业实习之后他发现这份工作完全符合他的预期,可以让他对不公正的事情“真正地说两句”,他喜欢这种“保持愤怒”的感觉。大学期间的物理学习帮助他在讲故事报道新闻时保持理性,有条有理地叙述。

王嘉兴说,传递真相永远是新闻的价值所在,也是新闻人的责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新闻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通过广泛阅读进行知识储备极为重要。他说,越是专业性强的报道,越需要提前的知识准备。这样,才能在采访和报道时,能够突破进去,深入进去。借助于知识层面的帮助,还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报道进行科学认知和价值判断,避免出现报道方向的错误。

保持新闻理想于想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王嘉兴说,做新闻其实很辛苦。必须喜欢,舍得投入,才能真正做好。

王嘉兴记者的讲述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他在战疫一线进行新闻工作时的感触,感受到了一名年轻记者对于新闻职业的看法,也认识到了新闻人怀抱新闻理想的重要性